發布日期:2018/9/7 15:08:23
關注度:日前,備受關注的新個稅征收辦法塵埃落地。該辦法將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,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點和稅率。那么,對于工薪層來說,新個稅法的實施,對哪些人的影響較大?又該如何影響你的錢袋子?
起征點上調可以省多少稅?
“以起征點提高至每月5000元來測算,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占城鎮就業人員的比例將由現在的44%降至15%;一年總減稅規模約3200億元,占2017年財政總收入比重僅為1.9%。”據國盛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熊園測算,“本次稅改對個稅收入絕對金額影響最大的是稅率級距調整(極端假設下約278億元),而對居民邊際消費傾向影響最大的應是專項抵扣(153億元左右)。”
有財稅專家向《上海金融報》記者算了筆賬,假設某納稅人2018年6月取得的含稅工資收入為10000元,需要繳納的各項社會養老、保險等合計為1000元(不考慮專項附加扣除),計算該納稅人當月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額。
在個稅法修訂前,適用的工資、薪金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(即起征點)為3500元/月。應納稅所得額=當月收入額-各項社會養老、保險費用-3500=10000-1000-3500 =5500元。
對照“工資、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表”,屬于第三級數,適用稅率20%。應納個人所得稅額=應納稅所得額×適用稅率-速算扣除數= 5500×20% -555= 545元。
而個稅法修訂后,適用的工資、薪金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(即起征點)調高為5000元/月,其他各項計繳個人所得稅的因素均不變。應納稅所得額=當月收入額-各項社會養老、保險費用-5000=10000-1000-5000 =4000元,對照“工資、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表”,屬于第二級數,適用稅率10%,應納個人所得稅額=應納稅所得額×適用稅率-速算扣除數= 4000×10%-105= 295元。
對比來看,個稅調整前后每月降低的個人所得稅額=545-295=250元,就是說,如果免征額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,納稅人將會少繳250元個人所得稅,稅負降低率為45.87%。
安永稅務服務合伙人卜新華也在接受《上海金融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在不考慮年終獎和專項附加扣除的情況下,在上海用新舊起征點和稅率對幾檔月工資人群的影響如下:如果該職工的月工資為10000元/月,其原來需要每月繳稅395元,而10月以后則每月只需繳稅115元,每月所降的稅額為280元,月降稅比例為71%;如果該職工的月工資為20000元/月,其原來需要每月繳稅為2253.54,新的個稅調整后,則需繳納943.42元/月,月降稅額為1310.12元,月降稅比率為58%;如果該職工的月工資為40000元,則現行規定下職工需要每月繳稅7216.90元,新的個稅起征點實施后,需要每月繳稅5186.90元,月降稅額2030元,月降稅比率28%;而如果該職工月工資是60000元,則目前繳稅金額為13111.27元/月,10月以后則每月繳稅11006.27元,月降稅額2105元,月降稅比率16%。
“可見,低收入者的減稅幅度較大,而高收入者雖然減稅絕對額相對多,但工資越高,降稅比率越低。”卜新華說,“加入考慮年終獎和專項附加扣除這些不確定因素,計算方法就更加復雜一些,但個人稅負可能還會進一步減輕。”
專項附加扣除該如何操作?
《上海金融報》記者了解到,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包括子女教育、繼續教育、大病醫療、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、贍養老人等支出。但目前新個稅法對于專項附加扣除項目的具體范圍、標準和實施步驟尚未確定。
對此,卜新華向《上海金融報》記者指出,專項附加扣除可能會采取定額和限額內據實扣除的辦法。卜新華舉例說,“比如,子女教育、贍養老人支出可能會規定每月定額扣除;住房租金、住房貸款利息、繼續教育支出、大病醫療支出可能會采取限額內據實扣除的辦法。再比如,規定住房租金一個月最高扣除金額,實際月房租超過這個限額,就只能扣除最高限額。”
卜新華表示,“限額可能不會很高,如果實際月房租少于這個限額,就按實際月房租扣除。這樣就能簡化手續,減少大家的工作量。”
至于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可能需要的支持憑證,卜新華告訴《上海金融報》記者,子女教育:戶口本以證明和子女的關系,子女上學注冊文件,教育費發票;贍養老人支出:母子,父子關系證明;住房租金:住房合同,租金發票;住房貸款利息:住房貸款合同,銀行的本金和利息支付憑證;繼續教育支出:相關合同或注冊文件,學費發票;大病醫療支出:病歷卡,醫療費用發票。“另外,稅務局可能會盡量利用網絡系統,收集個人的相關信息,以減少個人需要提供的憑證。例如,教育系統提供小孩入學的信息,只要小孩在上學,父母就可以選一人或雙方決定每月各扣除多少。”卜新華說。
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新個稅法將以“綜合所得”計稅,因此累進計稅時對年終獎的計稅優惠政策或將被取消。財稅專家認為,對有年終獎的人來說,稅改的減稅力度會相應減弱。
“被減薪”是真相嗎?
然而,近日,一張有關個稅調整后的“收入表”在微博、朋友圈瘋傳,稱“起征點”上調后社保繳費也會變相多扣,許多人將來拿到手的工資還不如調整前多。
該內容顯示:“起征點”調整前個人納稅45元,社保繳納基數按最低工資(1800元)標準扣除,個人繳納社保330元,最終個人到手工資4625元;“起征點”上調后,個人納稅降0元,然而,社保繳納基數卻變成實際工資,個人大約需要繳費920元,這樣一來,到手工資反而變成了4080元。
對此,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指出,其實這張表混淆了社保與個稅的關系,與社保相關的不是個稅法的調整,而是《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》。
“我們平日所發的工資,都是先扣除社保和公積金,再以剩余金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。按照規定,企業應該為員工繳納養老、醫療、工傷、失業、剩余等基本社保。”中央財經大學社保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說,以前少數企業沒有完全遵照國家規定,而是投機取巧降低繳費標準,不以職工實際工資繳納社保費,轉而按照最低工資標準給職工繳費。嚴格來說,這是違法的。按照新規,今后社保由稅務部門代為征繳,企業必須按實繳納,所以才會有到手工資降低、社保提高的情況出現。實際上,對于個人來說,如果其所在企業是按照規范據實繳納的社保,工資基本不會受到影響。
不過,有專家指出,目前企業與個人的繳費率是28%,這對于中小企業、民營企業的確負擔較重。由此,國家有關部門會統籌考慮,預計明年我國進一步降低社保繳費費率的可能性較大。






